值得一看(广告内容与本站无关)
我是默认广告位文字 快来入驻
我是默认广告位文字 快来入驻
我是默认广告位文字 快来入驻
我是默认广告位文字 快来入驻
我是默认广告位文字 快来入驻
我是默认广告位文字 快来入驻
我是默认广告位文字 快来入驻

乐山大佛&黄龙溪古镇

文章最后更新时间:2025-02-15 23:08:11

简要

昨天看完锦里古镇和宽窄巷子,晚上还喝了茶百道(不是广告🌝),还去逛了春熙路步行街,今天就去乐山市看大佛啦

乐山大佛

图片[1]-乐山大佛&黄龙溪古镇-顶茶社

乐山大佛(Leshan Giant Buddha),又名凌云大佛,全称为“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”,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,濒大渡河、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。大佛为弥勒佛坐像,通高71米,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。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(713年),完成于贞元十九年(803年),历时约九十年。

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。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,具有一套设计巧妙,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,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。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,第4层、9层、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,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,远望看不出。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,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,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。两耳背后靠山崖处,有长9.15米、宽1.26米、高3.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;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,互未凿通,右洞深16.5米、宽0.95米、高1.35米,左洞深8.1米、宽0.95米、高1.1米。这些巧妙的水沟和洞穴,组成了科学的排水、隔湿和通风系统,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,防止侵蚀性风化,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左右互通的两洞,由于可汇山泉,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-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,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,而且比较干燥。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,孔壁湿润,底部积水,洞口不断有水淌出,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。

黄龙溪古镇

eee图片丢了找不到了🌝🌝🌝🌝😂

黄龙溪古镇,古称赤水,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南,总面积50.4平方千米。 黄龙溪古镇核心区由一湖两河三寺七街九巷组成,有保存完好的民居七十六座,大院三座;有金华庵、三县衙门和古戏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;有火龙、府河船工号子、漂河灯、打更等民间风俗文化。镇内尚保存有传统建筑面积共3.12万平方米,其中较具保护价值,特征鲜明,结构良好的清代穿逗式木结构传统建筑1.37万平方米。黄龙溪古镇有保存完好的明、清民居建筑群和深厚的民俗文化。黄龙溪古镇先后被评为 “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”“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”。2005年9月,黄龙溪古镇被列为成都市旅游发展重点镇。2007年5月31日,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公布,黄龙溪古镇入选。 同年,黄龙溪古镇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。 2011年3月,黄龙溪古镇凭借悠久的水文化入选“成都新十景”,成为成都旅游新地标。



顶茶社
"想做一件任何人都可以做的事情"
本文是原创文章,采用CC BY-NC-SA 4.0协议,完整转载请注明来自顶茶社
二月 1

本站历史上的今天

    "吼吼~~~,往年的今天站长不知道跑哪里偷懒去了~~~"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赞赏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

精选图片广告
广告
广告
广告
广告